二零一七年第二期
栏目主持:杨卫
本期主编:   编辑部主任:
杨卫:湖南益阳人,先后毕业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吉林艺术学院。1991年开始工作生活于北京,为较早一批职业艺术家,曾作为“艳俗艺术”代表艺术家活跃在20世纪90年代,2000年后转入艺术批评与策划。 2002年参与筹建北京犀锐文化艺术中心,担任该中心艺术主持。2003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参与创刊《艺术评论》杂志,担任首席编辑。 2006年被北京宋庄艺术促进会特聘,担任艺术总监。现为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AICA)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北京湘籍艺术家联谊会会长,湖南油画学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吉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6年以来策划了包括“宋庄艺术节”和“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在内的大大小小艺术活动与艺术展览近百个,并出版专业著作十余本。从事艺术批评与策划之余,也创作诗歌和小说,已有多篇小说与诗作发表,并出版有个人诗集。  
杨卫
 

“跨界”是当前艺术界流行的一个热名词。其实,艺术是相通的,本无界可言。但是,由于表现媒介不同,社会分工各异,艺术的发展,也在社会分化的过程中,被日益类型化、专业化了。它导致今天的艺术生态,越来越朝往单向度发展,从而也使得打破这种单一模式,成了不同艺术门类间发展的必要前提。“跨界”一词,便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艺术家超越固化的创作模式与艺术形态,去探索新的语言方式,拓展感觉的维度;同时,也是他们为自身的专业创作,带来几许生机与活力。

 

《幸存者》作为诗歌杂志,秉承着创造性的原则,不仅为各种诗歌形式设立了专栏,也为艺术家的“跨界”留了空间。这当然得益于创刊者的开阔视野,也是当代新诗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基于此,我专门约了几位不同艺术领域的作者,来共同参与这个“跨界”栏目。其中,丁武和艾敬均是中国新音乐的代表人物,丁武的摇滚形象早已为世人所知,但作为美术专业出身的他,其实,从未放弃过绘画创作,他的绘画早已超越了“跨界”概念,关联着他的成长记忆,与他的音乐相得益彰;艾敬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谣歌手之一,近年来她介入当代艺术创作,已多次举办大型个展览,其作品带有极强的观念性,与当代艺术的发展脉搏,形成了一种同频共振的关系;同时,我也邀请了著名作家友友,她的小说生活气息绵实,语言细腻,绘画则呈现了极为感性的一面,丰富的意向中,渗透着一种神秘的东方美学;还有我关注已久的舞者渝儿,她是典型的“跨界”人物,近年来活跃在不同艺术领域,她的诗从一个舞者的经验出发,在生命律动中捕捉语言之美,向我们展示了诗的另一种形态。

 

此外,台湾著名诗人、也是《幸存者》的同仁颜艾琳女士,向我转来了几位台湾诗人的“跨界”之作。其中,管管是台湾著名的老诗人,也是久负盛名的跨界“鬼才”,将他的诗和画同时展示出来,可以让我们一睹其光彩四射的才华;黑芽的诗与画,都极具智慧和灵性,仿如一颗璨灿的宝石,凝聚了生命的精华;陈克华也是台湾著名的“跨界”诗人,诗风大胆,亲痛仇快,其绘画更是直抵灵魂,畅快淋漓,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叶觅觅是台湾诗人兼实验电影导演,“以诗录影,以影入诗”作为其创作观念,被她一点一滴地带进影像与诗歌创作,于平淡中见奇崛,无不带给我们诧异与惊讶……

 

通过展示以上这些艺术家、诗人的“跨界”之作,我们仿佛又回到了“诗画同源”的时代,不仅领略了这些艺术家和诗人们的才华,也使我们看到了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生命的内在发现与媒介的外在拓展。而不断地发现和挖掘这个灵源,正是我们设置此“跨界”栏目的初衷。

 

杨卫

 

2017.7.12于北京通州

 
评论 阅读次数: 140    赞: 0
昵称:
验证码:

联系我们:tianz68@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