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四年第二期
栏目主持:老贺
本期主编:杨炼   编辑部主任:田庄

老贺,本名贺中,出生于北京。80年代末开始诗歌写作,2003年创办猜火车文化沙龙;2010年创办“新青年”影像年度展;2018年出版诗集《这个世界我照单全收》2020年发表长诗《如梦令——一种映照》;2021年主编《燃烧时间的灰烬—北京当代诗人十九家》。 

采撷是寻找与收藏
老贺


采撷是寻找与收藏,多用于春天,春为始,始为何?发现为始,相遇为始。

然而老友遇新诗,也是一种重新相识。对新诗新友的发现与邀约,更是一种缘份。诗人张爽说,汉字源于巫,每写一个汉字都是占卜。而诗人问卜不是寻求答案,而是呈现无法把握人生的丰富信息与情感。我选了十二个诗人,大多数都是在诗坛上不太活跃的,但各有特色,各自在语言的沉静中独立发声。我分了三组,老中青。其实每个创作者都是“青年”,都是“第一次”面对诗歌与语言。留下的句子为幸存者。

 

以下是我对其中部分诗人新作的简单体会

老诗人莫非的诗越来越安静,安静的可以听到词语的心跳,语言到植物里,植物到语言中,两者平等相处。

 

张爽的诗与画共同生长,画到多深诗到多深,或者说诗是画的背景。张爽的诗古朴而天真,这组新诗里有很多透明的句子。

陈均先生的寻找蠹鱼的几率——读陈涌海《寻蟫记》十首,是现代知识分子的趣味和答。也是一个书生之梦引发另一个书生之梦。如果说陈涌海将蠹鱼带入了现代博物学,陈均就将其带进了现代汉语,现代意像,现代诗人的古今迷思。

 

蓓茹的诗,语言的尖部慢慢生长的疼,平等地抚慰事物,爱 — 是铁锈上的空无,是两滴露水间颤抖的尊严。

 

杨碧薇的诗以想象力与批判性见长,她发来的这组诗中第六首长诗《在纳加阔特》,在世界屋脊上登高回眺,一幅将时代与语言的碎片融入沉思的长卷,一道冲洗人生虚妄与内心风烟的瀑布。

 

冬千用细碎的语言处理细碎的事物,沉默、孤独、感伤、惊喜在想象中长出形状、节奏、响声、气味,在成长的欲望中。

 

老贺,2024,6.10


评论 阅读次数: 211    赞: 0
昵称:
验证码:

联系我们:tianz68@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