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四年第一期
栏目主持:劉
本期主编:唐晓渡   编辑部主任:田庄

周伦佑:著名先锋诗艺理论家。国内先锋文学观念的主要引领者之一。

籍贯重庆荣昌,祖籍广东梅州,客家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文学写作,1986年为首创立非非主义,主编《非非》、《非非评论》两刊。其理论和创作对新时期中国先锋诗歌及文艺理论产生广泛而具实质性的影响。文学成就被写入张炯、金汉、洪子诚、孟繁华、程光炜、林贤治等众多知名学者撰写、主编的数十部现当代中国文学史。已出版有:《反价值时代》(诗学理论专著,1999年)、《变构诗学》(文艺理论专著,2005年)、《悬空的圣殿》(文学史著,2006年)、《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诗集,1999年)、《周伦佑诗选》(诗集,2006年)、《后中国六部诗》(长诗集,2012)等;并出版100多万字的《周易》研究著作。

2004年聘任西南师范大学双聘教授;2013年聘任上海同济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2019年聘任内蒙古民族大学诗歌研究所学术顾问;1992年获柔刚诗歌奖;2009年获南京大学首届中国当代文学学院奖;2012年获《作品》长诗奖;2015年获首届《钟山》文学奖。


周伦佑的诗

 

 春秋诗篇(七首)

  

 

【周伦佑附言】

 

“史传诗”是我近年来首倡,并付诸写作实践的一种新的现代诗体式。自2019年起,我在国内多家刊物陆续发表的近二十首史传长诗,皆选自我2017年——2019年,耗时两年创作的一部大型史传诗集。所谓“史传诗”,即是——以诗写史,以诗立传;以诗成史,以诗成传。作为汉语现代诗新创制的一种书写体式,“史传诗”的命名与实践,在题材的拓展和写作方法上,具有填补现代诗诗体空白的意义!

 

 

 

太阴的奥义

——老子《道德经》的隐喻诗学解读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道德经》

 

 

一开篇,你就把我们放进一条水溪

                                        让我们猜

什么物象最有力?哪一种力量最无敌?

其实这不是一条水溪,是一道哲学题

以柔胜坚,这是你要教诲我的

在刀兵雄冠的世道,你选择站在柔弱

的溪水一边,以宣示你的阴柔哲学

 

你教导我的很多,我无法全部记住

见到一点花斑,而忘记了一只豹子的

                                                   全貌

你的生平和哲学,就是一个玄秘的隐喻

让我费猜疑。我读你,需要调动全部的

学识、才思和直觉。我读你

             就是在读一部深奥的天人之诗

  

你的学说被称之为玄学。从字义上

考辩,“玄”字的本义是黑色。你的

所有玄思,都在指向一种黑色隐喻

通过黑色进入你的思想,就是进入你

的本体。所有的玄机,都在这个“黑”

字上。一道黑色之门开启,解读一首

黑暗之诗,一册黑暗现象学的集大成

都与这个“玄”字有关——


所谓玄同,就是光芒在黑暗中隐匿[1]

所谓玄德,就是德行在黑暗中涵养[2]

所谓玄学,就是在黑暗中笺注黑暗

                                     所谓玄想

就是坐在暗影游荡的夜晚胡思乱想……

 

按照以上解读

你说的“玄之又玄”,就是黑之又黑

你那扇“众妙之门”,一定是黑暗的

渊薮[3]

你用一把玄妙的锁,开门,然后关门

      把我们挡在一座黑色的迷宫外面

任由我们猜想——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4]

 

有关你的身世,史籍中记载得很少

据说母亲是在一棵李树下生下你的

依上古习俗指树为姓,所以你姓李

诞生时,你的耳朵很肥大,故取名耳

又说你一出生便童颜鹤发,像个老头

所以小名老子。母亲怀你八十一天

分娩,所以《道德经》共八十一章

 

连太史公也搞不清你到底有几个名字

你同时是李耳、老子、老聃、老莱子

太史儋。[5]道书有你的画像:素袍童颜

白发冉冉兮,其眉垂鬓;大耳垂肩兮

其须垂膝

       一幅超越生死大限的长寿老人图

 

入仕于周,为后周守藏室太史

                              遍读上古典籍

    身处颓世,见王纲解纽,大厦将倾

庶人冲破不议的古训,读书人放肆言论[6]

诸子争鸣远超过百家,异端妙想纷呈

                 知识分子忙着开宗立派

唯有你处变而不惊,观万变为不变

    以道为天地立心;以德为生民立命

 

太史公说,孔丘曾赴洛邑问道于你

你心怀山林之思,孔丘存庙堂之志

                 你讲天道,孔丘重人伦

孔丘向你问道,犹如苍狗问白云

                                  燕雀问鸿鹄

你的隐逸之学,被后学注解为君王

       南面之术,你又变成了帝王师


你喜欢黑色,把黑色作为你隐喻的

                                            母体

你崇尚阴性,把黑色的母牛尊崇为

生养万物的谷神。[7]在你的思想中

    道和德,也只是一个黑色的隐喻

道,可以解读为玄道;德,可以解

读为玄德。黑色是万物孕育的初始

 

你宣扬的不是太阳之学,而是太阴

你的思想,大约是在暗夜一个人冥思

时结晶的,适合一个人读,一个人在

僻静处读,在夜晚秉烛读,才能体会

太阴的奥义。我再以寅夜之月补注你:

月为阴,为静谧,为阴气下沉,白昼

的反面,恰好是你阴弱哲学的注解

 

黑夜就是母,就是怀柔,就是宁静

   你代表阴柔,代表母性,以静制动

舍廊庙而就江湖,舍山峰而就深谷

   你宁愿处低,处下,处卑,处弱

处不争

   这些道理都是流水间接告诉你的

 

弱水,是你道法自然的又一位导师

                 寄寓你思想的又一个隐喻

舍高而就低,舍刚而就柔,舍逆而

                                            取其顺

上善若水,随物赋形,润物而不居[8]

           遵从流水的指示,你选择减法

不断地放弃

                 不断地减损——直至归零

 

从一条小溪进入宛若世外的桃花源

眼前恰好就是你那个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9]

的理想国的绝佳所在。我由此发现

陶渊明不是从武陵源误入桃花源的

而是从你的隐喻中找到的入口

              可以反复进出而不会迷路

 

                          这不是你的本意

一条小溪本应该流向别处

              一片桃林不应该还是桃林

桃花不应该有意,流水本应该无情

师法流水,而不是挂怀流水。心无

牵挂,不为一朵桃花而流连伤感

             只因一溪弱水而不舍昼夜……

 

这就是你通过黑夜和流水告诉我的

我没能够全部领会

                 只是零星地感悟到一些

       你的用词是简约的,却很高深 

你的意指是明澈的,却充满了歧义

阅读你,就是在接受一种天启

面对你,就是面对一个巨大的象征

 

你就是黑暗本身,涵养万物却不彰

                                            显自己

你隐身于时间之中,我们与你,就像

明与暗的关系:你看得见我们,我们

却看不见你,只看见一面镜子。透过

隐喻,“道”,一个汉字符号会意我们:

一个思想的首脑在天空高蹈漫游……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8]

 

那悬空游走着玄思的头颅就是你吗?

                                  还是另有其人?

神龙见首不见尾啊,心传太阴之学的

奥义先哲,绝不会就这样轻易地现身

与黑暗签约的人,终须回到黑暗中去

那年,你倒骑青牛而来,必倒骑青牛

而返

   函谷关外,夕阳古道拉长了黄昏……

 

一头青牛的背上早已不见了你的踪影

 

(2017年10月8日——10月13日完成初稿于成都温江柳河居)


 

 庄周被蝴蝶梦见

——读《庄子》破译“庄周梦蝶”千古迷思[1]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七律:《无题》

 

 

                 只有你敢做这样的梦!

       梦见自己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蝴蝶

然后怀疑可能不是自己梦见自己变成

                                                   蝴蝶

    是一只蝴蝶在梦中梦见恍然变成了

蝴蝶的你。蝴蝶梦见庄周?抑或是

               庄周与蝴蝶在梦中相互梦见?

蝴蝶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蝴蝶?

             庄周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庄周?

 

                        一只喜欢做梦的蝴蝶

偏偏要梦见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庄周

那个胡思乱想的庄周,偏偏要在梦中

          把自己变成一只爱做梦的蝴蝶

这只蝴蝶就这样落入了庄子的圈套

                               而开始胡思乱想

 

                     有多少人写过庄周梦蝶

却无人写过蝴蝶梦见庄周

                                          一只蝴蝶

如何在梦中与诡异的庄子周旋

                   而不变成庄子和他的思想?

这对于一只爱做美梦的蝴蝶

                           潜在着极大的危险

 

一只蝴蝶如何做梦?如何在梦里变成

庄周?庄周如何在梦中被蝴蝶梦见?

蝴蝶的梦,和庄周的梦怎样才能分辨?

                           到底是谁先梦见谁?

一首诗就这样被你带入了迷离的语境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轻盈的蝴蝶

          在梦中翩然起舞,快乐而自在

此时庄周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待到梦醒后,发现自己仰睡在竹编的

卧榻上,还是原来的庄周

庄周不确定:是自己在梦中变成了一只

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自己?

一个迷思一直纠缠到我写这首诗的今天

 

          庄周梦蝶,不是庄周梦见蝴蝶

而是庄周梦见自己在梦中变成了一只

                                                   蝴蝶

庄周化蝶,显然是把蝴蝶隐喻为自由

意志的象征

    你只见证了一个生命最美丽的瞬间

而不知蝴蝶的惊艳之变要经历怎样的

                                                   苦难?

从青虫变蛹再幻化成蝶

          瞬间的美要熬过漫长的黑暗……

 

这不是单纯的庄周梦或蝴蝶梦

             而是蝴蝶与庄周同时在做梦

在梦中,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恍惚中

不知是庄周在做梦?还是蝴蝶在做梦?

是蝴蝶出现在庄周的梦境中?还是

              庄周出现在蝴蝶的梦境中?

庄周与蝴蝶正做着同一个梦

 

好奇异的一只蝴蝶!好瑰丽的一个梦!

璞石剥尽,白玉裸呈。天空降低高度

                                  落木尽其缤纷

   只有生逢万物抒情的奇世,才会有

这般的庄周,这般的蝴蝶和这般的梦!

一只春秋时代的蝴蝶

    一定是不寻常的,一个美学定义的

异数

                     一个思想跨界的先锋

 

僭越人伦纲常,跨度生死之门,消解

人与非人的宿命。一个诗意翩翩的

                                               意象

进入庄子的思想,在汉字的象形天空

                                                     飞

不是蝴蝶在飞,是庄子在飞,是庄子

的思想在飞,是庄子的灵魂化为蝴蝶

被一只蝴蝶梦到,在蝴蝶的翅膀上飞……

 

这只蝴蝶通过梦境知道了庄周的过去

 

身为一名漆园小吏,以文辞宏瞻闻名

   楚王慕名求贤于你,延请你为卿相

你联想到:被养肥后将被牵到太庙

当作祭品的黄牛而谢绝了楚王的美意

你说宁愿象泥鳅游戏于泥塘

    而不愿在庙堂丧失自己的本心

        决意终身不仕,以保持身心快乐[2]

 

你此刻继续沉迷于自己的美梦

       继续在那只蝴蝶的梦境中逍遥

竹简上喧哗的百家之言隔你很远

                                     你听不见

讲坛上高论的诸子与你毫无关系

                                     你看不见

大厦将倾,就让它完全倾覆吧!

       王纲解纽,就让它彻底瓦解吧!

礼崩,就让它继续崩溃!

             乐坏,就让它继续断弦!

 

      你只关心一只蝴蝶和你的逍遥

无为坐忘: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

为一。一个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

齐贵贱的庄子[3]——

在濠水桥上辩论鱼的快乐[4];妻子死了

                     却在葬礼上敲盆而歌[5]

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

为珠玑,把万物作为你当然的陪葬品[6]

 

你羡慕御风而行的列子,想借助做梦

                                         跳脱罗网

想象中翅膀如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

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7]是你的另

一个幻象;藐姑射山之峰顶不食五谷

吸风饮露,其肌肤如冰雪绰约若处子

的神人,也只是你的另一个幻化之身[8]

所有这些意象都只是蝴蝶的变形

 

          在蝴蝶的梦里,庄周不是庄周

是蝴蝶默识人文、静观天象,证悟到

                        自己存在的一种思想

在庄周的梦里,蝴蝶不是蝴蝶,是庄周

梦想逍遥与自由,借以脱离尘世

                        浪漫飞天的一双翅膀

福兮祸兮?蝴蝶梦见庄周,是蝴蝶的

不幸

          庄周梦见蝴蝶,是庄周的幸运

 

梦见你的那只蝴蝶,一直在飞着做梦

                 自齐梁,经唐宋,再明清[9]

你把一只蝴蝶带入一代代诗家的笔下

       让他们和你一起脱离沉重的肉身

在梦里变成蝴蝶,与你一起花间集

千百年来,多少诗人被你这个美丽的

蝴蝶梦牵引——

                    被一只炫丽的蝴蝶勾魂

 

都想能梦见一只自己的蝴蝶,或者

被一只美丽的蝴蝶梦见而不能脱身

一只蝴蝶的意象,惹得唐诗宋词梦魂

牵绕,继而浮想联翩……这只蝴蝶

在庾信“书卷满床头”的惆怅里缱绻[10]

在钱起苔藓染红的药径上现身[11]

                     与崔涂起坐三更明月[12]

借李商隐无端愁绪的锦瑟缠绵[13]

 

                 梦见蝴蝶的庄周是一个梦象

    而梦见庄周的蝴蝶也是一个梦象

梦象叠映,庄周与蝴蝶在梦中互相梦见

                                     是梦在做梦!

我在这个深秋落叶乱飞的黄昏独坐窗前

写这首“庄周被蝴蝶梦见”的诗,是我

梦见你们二位;也可能恰好就在这时

       你们二位梦见了我;我们都是梦!

 

再瑰丽的梦依然是梦;再绮丽的蝴蝶

                                     依然是蝴蝶

梦见庄周的蝴蝶不过是庄周自己的梦境

在梦中,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做梦

现在,那只蝴蝶已经飞出了你的梦寐

      五彩斑斓的天空换了好几次玻璃

你不再被那只彩色的蝴蝶梦见

却仍然沉迷于蝴蝶的翅膀而继续蹁跹……

 

                                        一梦惊醒

是谁在我的窗前喊开了一朵蝴蝶花?

 

(2017年11月1日——3日完成初稿于成都温江柳河居)



 帝王师的哀荣

——孔子晚年行迹考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孔子:《论语·微子》

 

 

总是好高骛远,总是梦想着

作帝王师,在庙堂上发号施令

一个不甘寂寞的民间言论集团领袖

恰逢王纲解纽,自由散漫的大时代

圣人立言;贤人立论;异端邪说

自相标榜;诸子百家众说争鸣

权力委顿的地方

思想在诸夏勃然生长[1]

 

言辞在底层

激荡;游侠在民间穿行

 

道家言道;法家言法;阴阳家言

阴阳五行;墨家言兼爱;纵横家

言合纵连横;你被称之为儒家

倡仁,奉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礼崩乐坏的时代

以恢复周礼为己任……


你的前半生乏善可陈。一个姓孔

名丘,生于黄河龙门乡村的孩子

出生时,并没有什么神异的征兆

只有“生而七漏,头顶凹陷”的

                                           记载[2]

长大以后,管过仓库,做过小吏

不学无术,有点野心;好为人师


知天命五年,你突发奇想:纠集

一帮弟子离国出走,开始你筹谋

很久的游说列国之旅

餐风露宿,企望凭借三寸不烂之舌

求得高官厚禄。小到一日游的

那些国家,以各自的城池为界

你坐着牛车,敲开一道又一道城门

总被赶出来

惶惶然如丧家之犬……[3]

 

周室衰微。大小诸侯忙着争城图霸

思贤若渴,八方招揽人才

你看准机会

想借此时势,一展平生抱负

 

你游说列国的救世方略,竟然是

三十岁那一年,上周室国都洛邑

拜访哲人李耳时,顺便观摩学习[4]

的包括上下朝礼节、仪容服饰

祭祀仪式婚嫁、丧葬礼仪在内的

周朝典章制度,统称之为“周礼”

你以恢复“周礼”为毕生的使命

 

你讲的这套繁文缛节,提不起诸侯

国君的兴趣。注定你一路走来

一路上处处碰壁!

有一天,你在落寞中击磬自我取乐

一个背着草筐的人路过门口调侃你:

磬敲击得越响,发出的声音越清越

一敲再敲——

就是没有人来赏识重用你[5]

 

奔波劳顿。在众多弟子的簇拥下

从一个都城游说到下一个都城

一游一说,就是十四个年头

从壮年到老年,就这样被你游走

你见流水而触景生情,发出长长的

喟叹:“逝去的时间

就像这大河流水

不分昼夜地赶路”……[6]

 

说你“大器晚成”也好,说你后

知后觉也罢,五十五岁你才确立

学习的志向;[7]当官彻底无望了

快接近人生的终点,六十八岁了

你才开始静下心来,潜心于讲学

和修订“六经”。生命在最后的

五年灿放——并照亮你的一生[8]


 “六经”因你而传世,你因“六经”

而成圣;到底是你注“六经”

还是“六经”注你?

 

你晚年仍勤奋学习。在反复研习

《周易》的过程中,你把编联甲骨

和竹简的皮绳

翻断了三次[9]

我相信你是懂《易》的,但不是

很懂,否则,你不会率弟子周游

列国而四处碰壁。你知天命

信预兆,敬鬼神而远之

闻麒麟死,而知道自己穷途末路了……[10]

 

我喜欢你的诚实。自知原创力不足

就选择“述而不作”,专注于整理[11]

和编订散失的典籍。从“关关雎鸠”

到“亢龙有悔”,我相信“六经”[12]

是经你整理和修订的。你在汉字的

源头掬水,掬上古的精神,清冽而

丰沛。小心拨开青草,清理溪底的

泥沙,让汉字诗性的活水润泽后人

 

你的全部努力,不过是要回到元典

为礼崩乐坏的时代重新找回一个开端

 

你死后三百八十年,幸运之门再次

为你开启。罢黜百家,而你被独尊[13]

因为一言不慎而遭受宫刑的太史公

为抒解胸中的郁结,在为你所著的

传书中,把你奉为理想的化身

抬举到至圣的高度……[14]

 

我读《太史公书》,除了那些充满

感情色彩的景仰之辞,传中所记述

你的诸般行状,实在显得有些滑稽

 

历代帝王皆是你的知音。你用王道

武装他们的头脑;他们用你的学说

驯服百姓,培养顺民。学而优则仕[15]

你把当官作为读书(也是人生)的

最高目的。你学而时习之,整天

思考的是帝王之道。排定尊卑次序

固化社会等级;再以亲情伦理加以

粘合,以使其合于人伦——

光明的糖衣包裹着黑暗的种子

 

万世师表是你身后的荣耀

我看到的是你生前的潦倒

 

在我眼里,你是一个崇古主义者

一个古代文献整理、修订者;一个

《周易》研究家;一个思想派别的

宗师;一个私立大学校长兼教务长

一个可爱的励志老头;一个好老师

一个总想着参政议政的民间思想家

 

六百年后又是一次逆转:曾经的

丧家之犬,突然变成了国家圣人![16]

 

(2017年10月4日——10月8日完成初稿于成都温江柳河居)

 


 侠者的隐遁

——读《墨子》想墨者的任侠精神


 士损己而益所为,谓任侠。

——墨翟:《墨子·经说上》

 

 

任性抛掷出你的胆气!抛掷出你的

肉体!再任性

抛掷出性命攸关的生死话题

为一个眼神,你可以猝然拔剑

为一声哀哭,你可以慷慨献命

一剑劈出一片江湖,古代的侠客

从你的门第下诞生。看剑气在布衣下

横溢

一剑刺穿丝绸华丽的假面……

 

任性抛掷出你的怯弱!抛掷出你的

恐惧!再任性

抛掷出紧要关头的一步后退

为一个承诺,你必须挺身践约

为一个义字,你必须从容牺牲

诸侯争战。田园马不停蹄,生灵

被死亡充饥。底层的怨毒弥漫空气

杀伐肆意着江湖。这般乱世压抑

你的肩头

你必须挺身而出!

 

任性抛掷出你的矜持!抛掷出你的

身份!再任性

抛掷出关乎神意的内在缄默

为一种救赎,你必须主动发声

为一种信仰,你必须果断出手

一侠之任胜百言高论,关键是手中

要有一把剑:用剑气说话,用剑气

讲理,用剑气论高低

用剑气抱不平,用剑气伏强横

 

任性抛掷出你的尊严!抛掷出你的

名声!再任性

抛掷出青史留名的一己执念

为一种理想,你必须隐姓埋名

为一种信念,你可以一死再死

一双草鞋,一袭布衣,仗剑走天下

你现身的世道,是恃强凌弱的不平

世道,你担当的江湖

是抑强扶弱的侠义江湖

 

天空患难。民间的不平坎坷社会

遍地都是伤口……

 

你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异数。一把剑

把你和孔丘的先王之道区别开来

起自农耕,做过牧童,学过木工

擅长守城器械制造

你自称草民,别人称你“布衣先生”

游走于民间,崛起于底层。穿草鞋

的巨子,穿布衣的哲人[1]

竹简的正义被一把剑支撑

 

你把自己当作公理的化身,执掌

善恶的惩罚令。以武止戈,以侠止战[2]

令六国君侯食不甘味,头难安枕……

 

你效法孔子,聚坛讲学,广收门徒

入室弟子达数百之众。[3]从研习儒学

而后抛弃儒学,终成你的一家之言

你的举止很含蓄,你的言语很突兀

襟三江而带五湖。百家学说争锋的

那些年代,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孟子曾经曰:“墨翟之言盈天下!”[4]

当时之世,有“非儒即墨”的说法

 

刺客者唯利,侠客者唯义;任侠者

舍生以取义。你的弟子称为“墨者”

以苦行修身,履草鞋,穿短褐之衣

食藜霍之羹。你以圣徒般的激情

建立起一个私家学术门派兼民间

侠义集团。组织严密,纪律如铁

你要墨家弟子绝对服从你,必要时

可以为你去死——

“赴火蹈刃,死不旋踵”[5]

 

名动江湖数百年。据考据,至汉代

仍有墨者在活跃。[6]你和你的学派

却突然从史籍中消失了……

 

侠之大者,往往神龙见首而不见尾

你就是这样的大者——

大得看不见,大得不被承认

当世视为“显学”,后世目为异端

在朱批的名册上,历代君王视你为

以武犯禁的侠客首领;后世史家[7]

刻意抹杀你的存在。连太史公

也惜墨如金

只用二十四个字一笔带过你[8]

 

你隐身于历史深处

在时间的内部

酝酿第二次生命,悄然生长……

 

一只大鸟的蔚蓝劫掠你,天空剖腹

自残,一道血红色的伤口痛彻古今

侠者隐遁,黑夜被你降临。刀剑入库

马放南山,私藏匕刃入罪。我追慕你

却叹手中无剑。只能以剑气入诗

以汉字为伍,再造一个诗歌江湖

让侠义精神在纸上重新纵横

写一首任侠诗

招你的魂魄于大河之滨,岱岳之阳……

 

而今江湖多风波,此去生死两茫茫……

 

(2018年2月8日——2月12日完成初稿于成都温江柳河居)

 


 涵养天爵[1]

——仰首天镜读《孟子》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一派浩然之气充盈你,天空提供背景

让你卓然现身!

诸侯放肆,处士横议的版图,以言兴[2]

邦的舞台,早已为你布置停当,只等

你浓墨重彩,前来宣布你上膺的天命: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

舍我其谁也?何乐而不为哉![3]

 

晚生孔子百年

早年丧父,家贫,随母三迁。受业于

孔丘之孙子思的门徒,[4]自命为孔门

道统的传承人,俨然一孔子的现代版

你胸中的抱负太大,故傲然自负

言辞锋芒,喜欢与人论战,语势

很磅礴,若决江河,莫人能御者……

 

你效法孔子,聚徒讲学,周游列国

规模更庞大,随从更多

数十乘牛车,数百名弟子簇拥你

吃遍了诸侯各国[5]

你的滔滔不绝,你的万丈豪情

换来的是诸侯君主“王顾左右而言他”[6]

二十年游说最终无功而返

 

也像你的先师孔丘,游说归来

步入晚景,才埋首著述、讲学

六十四岁那一年,你开始著书立说

你自命为旷世之才,上知天意,顺天

体恤

当诸侯痴迷于合纵连横的攻伐之略

你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大谈尧舜

之道,宣讲天爵与人爵

注定南辕而北辙

 

你只有这样安慰自己:上天将大任

降临到你的身上,一定要先悲苦你

的心志,劳损你的筋骨

让你忍受饥饿,使你黄皮寡瘦

再让你饱受贫困之苦

使你行为颠倒错乱,总不顺心

通过这些磨难,使你的心性得到

锻炼,使你的性格变得坚强[7]

 

天空的诠释者

衔天命而生,天之镜蔚蓝你

受天爵而知天心,以诚感天,达致

天人合一。高悬于头顶的深渊

那涵育万有跨度无限的天,那派定

命数,代表神意绝对意志的天

第一次被你天人感应

而有了思想和体温

 

你不是为人间烟火而来的

你不是为锦衣玉食而生

宏论倚靠天空的背景,以“仁”为

灵魂居所,奉为天之尊爵。[8]禀赋

天的刚健,以纯明之气牧养内心[9]

你要我们明白: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10]

你领受的使命

是来发现天爵,涵养天爵

 

少年时便喜欢诵读你的名句

一脉浩然之气把我引向你

儒家诸子中,不喜欢孔丘,独感觉与

你心神亲近。轻蔑人爵而崇尚天爵

我内心与你先天地共鸣。我曾仿照

你写过这样的条幅悬壁于书室:

——“大气在我,当善自养之!”[11]

 

以淡泊宁静蓄养我胸中的浩然之气

直至晚境,我的诗才能始终大气沛然

而绵延不绝。早年喜欢你的浩然之论

但不知以这浩然蓄养什么?

你的浩然之气不是用来养生

也不是用来光耀门庭

而是用来上感天心,涵养天爵

 

天空的背景更深,更大,让我在暮年

阅读你

晚来笃好静,耳中常闻一片天籁之音

你的天爵就是邵雍笔下的圣人

弥纶天地,进退古今

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一物

观万物,一世观万世。返己则以心

代天意,以口代天言

以手代天工,以身代天事![12]

 

人爵是现世的富贵,天爵乃万世的

功勋。天爵高于人爵。天爵不朽

人爵之尊荣必衰败而破亡

自古圣人皆把百姓视为草芥

只有你把庶民看得高过君王和社稷

千年后,你的思想仍然使人主不悦

 

据史载:明太祖朱元璋读你的著作

见你把百姓放在首要的位置

然后是土地神和谷神,最后才是君主[13]

又见你说:如果君主把臣下视为粪土

草芥,臣民就可以把君主视为仇敌[14]

明太祖勃然大怒!

下旨把你的牌位搬出孔庙……[15]

 

只知道你的“浩然之气”

并没有真正读懂你

只知道你的“天降大任”

还是没有完全读懂你

你教我:远奢华,拒权贵,养真气

养正气,养浩然之气

以天空为背景,潜心天爵的涵养

光明内在的神圣;一跃而觉悟为天民[16]

 

以天空为尺度,接受天意引领。忍受

肉体的刀耕火种

仰首于天镜之蓝的启明……

 

(2018年2月18日——2月22日完成初稿于成都温江柳河居)

 

 

诸子终结者之死

——韩非之死的前言后记

 

不僇于吏诛,必死于私剑矣。

——韩非:《韩非子·孤愤》

 

 

你的上场,是来为一个时代的终结

报警!

百家横议的讲坛,因你刚硬的言辞

而渲染血腥

“刑名”一出,儒墨失声;“法术”

既立,阴阳匿形。[1]你的出现,顿使

儒雅之士的高调宏论失去了意义

喧哗数百年的诸子争鸣大时代

将在你含铁的言辞下黯然收场

 

是该到思想流血的时候了!那么多

的观念已经纷呈,那么多的学派已经

茂盛;那么多杂陈对立的学说需要

辩驳。涣散的人心需要收拢,旁落的

君权需要重建。还有那么多桀骜不驯

的头脑需要斩首,那么多异端邪说

奇谈怪论

需要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斩草除根

 

出生于韩国都城新郑,系出贵族世家

求学于荀子门下,与秦宰相李斯同窗

你天生口吃,不善言说,但见识卓绝

文采斐然,很会写文章。[2]堪称七国

第一才子,却得不到韩王重用

退而在孤愤台著书立说

你的才华很横溢,你的议论很惊奇

你文章中那些精辟警策的寓言典故

已足以让你名垂千古

 

你志不在文章传世

誓言以剪除百家思想为己任

 

你生而视百家之言为仇雠,反感那些

“义不入危城”的儒生。你认为百家

学说流行,是天下动乱的根本原因

你以“刑”为矛,以“法”为盾

强势杀入言论场域的无人之阵

以一种紧张而敏感的目光紧盯诸子

搜寻他们乱人心、危君权的偏激言论

你反对私人藏书,反对聚徒讲学,反对

言论自由,反对从事文章著述事业

主张禁书、焚书;主张禁绝诸子学说[3]

 

你视儒、墨学说为你的死敌。你新造

“显学”这个词汇,推儒墨为“显学”

再将儒墨斥为“愚诬之学”,进而指认

“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4][6]

必先斩除而后快!为使儒墨之辈永世

不得翻身,你继续发挥造新词的天赋

将儒家、墨家、游侠、贵族食客、商

工之民,归之为无益于耕战的“五蠹”[5][7]

著文论证“五蠹”是蛀蚀国家的乱源[8]

 

在你的威势下,儒家哑口噤声;道家

遁迹山林;墨家转入地下变身为游侠

 

你以半生精力反对纵横家的连横合纵

你认为纵横家的那些说辞,乃是败亡

之道,尽管嘴上能杜撰出彩虹

但你忘记了你自己也是半个纵横家

拥有纵横家精锐的思想和蛊惑力

只是口才差了一些,不如别的纵横家

有游说三个以上国家的光荣履历

集诸子思想之大成以肥己,而诸子亡

你的崛起,成为诸子百家的催命符

 

你决意去异国一展平生报负,甚至

甘愿为敌国效力。像你的先驱商鞅

你是那种天性刻薄,残忍寡恩之人[9]

为了兜售自己的学说,不惜为秦国

画谋,以颠覆自己的故国为代价[10]

秦王对你的著作一见倾心,对你的

爱慕唐突而凶狠!恨不得马上见到你

拜倒在你的面前。为了尽快得到你

竟不惜出兵攻打你的祖国……[11]

 

老同学李斯,始终是个神秘的背影

辞别荀子,奔咸阳,十数年间一路爬升

门郎、长史、客卿、廷尉,直至宰相

他可以举荐你,也可以毁掉你!

你尊敬的堂溪公告诫你:你的先驱吴起

的结局是肢解而死;商鞅的结局是车裂

而亡。你倡导的严刑峻法

将置你于自掘坟墓的危险境地[12]

 

一串鞭炮突然炸响!五乘反方向的牛车

被惊吓的犍牛拉着

朝五个方向迅疾狂奔

一个威风八面的商鞅,顿时被五根绳索

强力撕扯成五块碎片——这是商鞅为那

些反对他变法的人设计的酷刑,到最后

反施在了他自己身上!从你师法的商鞅

之下场,你似乎看到了自己悲剧的尾声……

 

关于你的死众说纷纭。你是该死,必死

偶然死?自杀死?咎由自取?或是死于

非命?没有人能够证明。是心理不平衡[13]

因诽谤姚贾而死?是为“存韩国”而死?[14]

是因为同窗嫉妒,被李斯下狱毒杀而死?[15]

还是死于“少思而虎狼心”的秦王嬴政

用你的学说而杀你的身?你本来不想死

也不该死;但不得不死——必须死!

必然死!你死于你学说的必然杀!

 

法啊,法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施行!

 

你的上场,带着轰轰烈烈的雷霆之万钧

你的死亡,留下隐隐约约的诡异之魅影

用一个人的登台为百家争鸣的末日预警

用一个人的死,为诸子时代的终结谢幕

你铲除百家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杀你而后尊你,诸子百家终结者的终结

宣告先秦黄金时代的结束。罢黜百家的

黑铁世纪,必须以你的血

为你思想的最后胜利祭旗!

 

你打开笼门放出的那只怪兽

至今仍在居高临下地戕害生命……

 

(2018年1月29日——2月6日完成初稿于成都温江柳河居)

 

 

 

 

 春秋有诗

——从诸子时代读“春秋精神”

 

《春秋》之称,微而显,

志而晦,婉而成章……

——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四年》

 

 

我写下“春秋”这两个字,季节

顿时在我笔下繁花或者落英。悲秋

伤春的诗句,骚人墨客们早已

反复吟咏过了,不值得我再写

春司木荣,秋主肃杀。节令的

秩序自在而井然

从不会随便乱了方寸

 

日月轮回。上古时序始自立冬[1]

经春夏而再立秋,重大的祭祀

皆在春秋两季举行。古之太史

在编结的竹简上分春夏秋冬逐日

记载国之大事,以“春秋”作为

史书的代称。竹简上记载的历史

又称青史。华夏一脉的

历史记述

因而统称之为“春秋”

 

汉字史记渊源,让我从中体味到

春兰秋菊

以外的别一种诗意

 

我写下“春秋”这两个字,一编

记史的竹简,在我眼前篆隶书名

竹简是东周时鲁国的编年体国史

据说是由孔子修订的。孔子曰:

“后世知道我,是因为《春秋》

后世怪罪我,也是因为《春秋》。”[2]

以《春秋》之纪作为标志,诸子

百家争鸣的那个大时代

被称之为“春秋时代”

 

现在我开始在竹简上读史,读春秋

省却“周室衰微”的序言,略过诸侯

争霸的刀兵,直接读诸子先哲

如何放肆言论

井栏断折,阡陌错乱的中土大地

众声喧哗,异端蜂起:老子隐道德

孔丘游列国;庄周玩逍遥

墨翟称巨子;韩非立刑名

 

儒墨并称当世“显学”。孔丘有弟子

三千,墨者有数百之众,多怀侠义[3]

 

我读的,是一部编年史的华彩部分

春秋有诗,只有那一个章节才充满

诗意,堪称为诗。一个史诗的时代

才华汹涌,出口成章,滔滔不绝

众口铄金,铸起一脉思想的高峰

一首春秋的诗,词语焕发,大气沛

然,激荡千秋。让我辗转反侧,思

慕之,梦之,吟诵之

而三月不知肉味

 

春秋的诗,不在孔子编订的诗三百[4]

篇,不在诸侯杀伐流血的鸿篇巨制

春秋的诗意,在王纲解纽的涣散

跌宕中,在大厦将倾的眩晕摇晃中

在礼崩的无序混乱中,在乐坏的淫

靡之音中;在老子玄之又玄的妙论

在孔子游说列国的颠簸之途中

在墨子潜夜独行任侠仗义的剑气中

在庄周与蝴蝶相互梦见的迷思中……

 

春秋有诗。从竹简、绢帛到蔡伦纸

从悬腕书写到雕版竖排、活字印刷

春秋的诗意使一页页汉字熠熠生辉

 

一部《春秋》得以传世,不是因为

它记载的史实。一种诗性照亮其间

一种精神贯彻古今,在古代曰褒贬

现代曰批判。不是惊世骇俗的言论

一万六千字书一部断代史,何以令

乱臣贼子惧?全在于叙述中孔夫子

所作的一点个人点评:[5]令那些以

暴行被写入史册的君王胆战心惊——

不信神的王者惧怕被史笔审判

 

这就是所谓的“春秋大义。”一褒

一贬中,春秋的诗意得以澄明

历史的正义得以彰显

 

我展读春秋

是在读竹简上的浩然之气

我默写春秋

是在写一部高贵灵魂的心史

卷册上,那位没有名字的齐国太史

模糊了所有人的姓名:以一死写下

暴力的名字,太史如实记述,而被

杀头其兄继任,继续如实记述

又被杀头其弟再继任,仍然如实

记述,再被杀头;儿子接着继任

还是如实记述……暴力只好低头

服膺

任太史记下自己的罪恶……[6]

 

我笔下的“春秋”,是一册册竹简

沾满血痕;我笔下的“春秋”,是

万古长夜

思想蒙昧的启明

我笔下的“春秋”,是家事、国事

天下事的忧患;我笔下的“春秋”

是那一个个秉笔太史的慷慨献命!

我没有在这首诗中使用春秋笔法

面对历史

秉笔直书的笔称之为“春秋笔”

 

最终,“春秋”是一支笔。这支笔

握在一个人的手,这只手,被一种

精神所决定,可名之曰:春秋精神

 

斯人已逝,诸子和他们的那个时代

离我们已远。繁体字断句的错乱中

春秋的诗渐渐在暗昧的镜像中隐匿

一块玻璃的晶莹看透我:曾经诗意

盎然的季节,而今诗情寡淡

一面镜子的蒙昧体制中,史笔弯腰

灵魂屈膝

一任哑语喧哗,春秋寂默无声……

 

一卷青史一卷血。人心不死则春秋

不亡!一首春秋的诗

正在黑铁的锤炼下集结光芒

 

(2017年10月20——24日完成初稿于成都温江柳河居)

 

 

首次刊登于大型文学双月刊《钟山》杂志2019年第一期。

 



 

注释

 

▲《太阴的奥义》注释:

 

[1] 参见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2] 参见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 参见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 参见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5] 司马迁在其所著《老子·韩非子列传》中,以不确定的语气同时列出了老子的几个可能的名字:李耳、老聃、老莱子、太史儋。

[6] 见《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7] 参见老子《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 见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9] 参见老子《道德经》第九十八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

至老死,不相往来。”

[8]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见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对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开篇段落的标点式多种解读法,是笔者本人的创见。参见笔者1986年创作的长诗:《自由方块》。

 

▲《庄周被蝴蝶梦见》注释:

 

[1] “庄周梦蝶”典故见《庄子·齐物论》,原文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个著名的哲学寓言,是庄子诗化哲学的最著名篇章。表达了庄子飘然物外的人生玄想,寄寓了庄子生死物化的哲学玄思,是中国古代士人百思不倦的“哲学迷思”之一。

[2] 参见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3] 见《庄子·齐物论》。

[4] “濠梁之辩”见《庄子·秋水》。

[5] 见《庄子·至乐》。

[6] 见《庄子·列御寇》。

[7] 见《庄子·逍遥游》。

[8] 见《庄子·逍遥游》。

[9] 在中国古诗中,最早将“庄周梦蝶”典故引入诗中借此抒怀的,是梁·简文帝萧纲的《十空六首·如梦》一诗:“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此后,这一书写绵延不绝,终使“庄周梦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

[10] 见南北朝诗人庾信《拟咏怀》:“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11] 见唐朝诗人钱起:《题崔逸人山亭》:“药径深红藓,山窗满翠微。羡君花下酒,蝴蝶梦中飞。”

[12] 见唐朝诗人崔涂《春夕旅怀》:“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13] 参见李商隐七律《无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帝王师的哀荣》注释:


[1] “华夏”在上古也称“诸夏。”

[2] 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生而七漏,头上圩顶。”

[3] 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五十五岁这一年率众弟子周游列国;“丧家之犬”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犬。”

[4] 孔子三十岁那一年上周朝首都镐京拜访老子之事,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5] 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击磬。有荷蒉而过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硁硁乎,莫己知也夫而已矣!”

[6] 见《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 见《论语·为政》,子曰:“吾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 孔子六十八岁才静下心来潜心讲学和整理、修订“六经”,七十三岁逝世——用于讲学和著述的时间只有五年。真正照亮他自己一生并影响后世的也就是这决定性的最后五年。孔子讲学、著述和逝世的具体年岁,参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9] 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10] 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

[11] 出自《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12] “关关雎鸠”,《诗经》第一首的开头一行;“亢龙有悔”,《易经》第一卦“乾”的第六爻。此处代指“六经”。

[13] 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司马迁被汉武帝处宫刑为公元前99年,期间相距大概380年。

[14] 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15] 见《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6] 隋代至初唐,国家祭奠礼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废周公,以孔子为先圣,颜渊配享。

 

▲《侠者的隐遁》注释:

 

[i][1] 墨家是春秋末期一个有严密组织的带有宗教性质的民间学术团体。其成员穿短衣,履草鞋,以吃苦为荣。墨家的成员称为“墨者”,墨家的最高领袖称为“矩子”(巨子)。按照墨家纪律,无故伤人者断臂,无故杀死人者偿命。所有墨者都必须服从巨子的指挥,甚至可以赴汤蹈火。

[2] 作为墨子学说核心思想的“兼爱”“非攻”,本身就包含着真正的侠义精神。参见《墨子·兼爱》《墨子·非攻》。

[3] 见《韩非子•显学》:“孔丘有三千弟子,墨者有数百之众。”

[4] 见《孟子·滕文公下》。

[5] 见《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6] 见西汉·桓宽著《盐铁论·晁错》:“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学,招四方游士,山东儒墨咸聚于江淮之间,讲议集论著书数十篇”。说明在西汉武帝时,墨学之师承家法犹未绝,墨者仍比较活跃。

[7] 见《韩非子•显学》:“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

[8] 司马迁提到墨子的这24个字,见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如此,则墨子在七十子之后也。”

 

▲《涵养天爵》注释:

 

[1] “天爵”与“人爵”,是孟子天命观的中心概念,只有理解了什么是“天爵”,才能理解孟子学说中的“养浩然之气”。参见《孟子·告子章句上》:“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2] 见《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3] 见《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我何为不豫哉?”

[4] 孟子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老师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孔子之孙子思;一种认为是子思的弟子。司马迁持第二种看法,此处依司马迁之说。

[5] 见《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

[6]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大意是:齐宣王环顾左右的人,把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了。

[7] 见《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 见《孟子·公孙丑上》:“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

[9] 唐代诗人柳宗元著有《天爵论》以发挥孟子的思想,他认为孟子以“仁义忠信为天爵”,意有未尽处,主张以“刚健之气”(志)、“纯粹之气”(明)来诠释天爵,他说:“故善言天爵者,不必在道德忠信,明与志而已矣。”见柳宗元《天爵论》。

[10] 见《孟子·告子下》。

[11] 孟子名言见《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的条幅是对孟子此句名言的改写。

[12] 邵雍的“圣人”确实与孟子的“天爵”异曲同工。见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内篇之二》。

[13] 见《孟子•尽心章句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4] 见《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5] 明太祖朱元璋读《孟子》,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以及“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勃然大怒,道:“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并诏告天下说孟子的不少言论“非臣子所宜言”。下旨将孟子的牌位搬出文庙。参见《明史·选举志》。

[16] 经由“天爵”而走向“天民”,是孟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组成部分。见《孟子·尽心上》:“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

 

▲《诸子终结者之死》注释:

 

[1] 见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刑名”、“法术”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也是韩非学说的核心概念。

[2] 见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3] 参见《韩非子·显学》:“藏书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世主必从而礼之,曰:敬贤士,先王之道也。”这里,韩非是以反论的方式说的,立论是:“反对君候敬贤士的先王之道。”

[4] 见《韩非子·五蠹》。

[5] 韩非将“学者、言古者,带剑者,患御者,商工之民”称为“邦之蠹”、“五蠹”。劝君主根除之。确实用心阴毒、险恶。说韩非是迫害狂一点也不过分。详见《韩非子·五蠹》:“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患御者,积于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其商工之民,修治苦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6] 除了“五蠹”,韩非又罗列出包括:同床的妻妾、身边的俳优、侏儒、说客辩士、亡命之徒、带剑门客“八种奸人”,作为铲除的对象。按照韩非的除“五蠹”、铲“八奸”计划,除农之外,一个国家的士、民、工、商全部被他杀完了。秦始皇就是这么干的。怪不得后世有人对韩非评价那么高!参见《韩非子·八奸》。

[9] 见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其极惨礉寡恩。”

[7] 见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

[8]见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呼,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

[10] 见《韩非子·问田》。

[11] 参见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第五》。

[12] 参见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3] 记载韩非之死的原始文本,见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杀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泰山十字”成谶语》注释:

 

[1] 秦始皇泰山封禅刻石立碑事,见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於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刻所立石。”

[2] 泰山刻石制于秦始皇二十八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由秦朝丞相李斯撰文并书写。原刻石立于泰山玉皇顶南沿碑亭处,后散落至碧霞元君祠西墙外的玉女池旁,清代起移至现在的岱庙东御座大殿露台前西侧。刻石为秦篆正宗,是小篆惟一的传世真迹,代表中国古文字书法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国古代书法之祖。此刻石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共78字。此石四面环刻,刻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现仅存秦二世诏书10个残字,即“臣去疾臣请矣臣斯昧死。”世称“泰山十字”。 其中,“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损。

[3] 见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原文为:“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4] 见《史记·李斯列传》,此处原文为:“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5] 见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6] 参见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7] 见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

[8] 见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奏章的此段原文为:“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世。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李斯奏议中的具体屠戮措施翻译为白话就是:此后,如果有敢再谈论诗书者“弃市”(指在闹市区执行死刑,并暴尸街头,称为弃市);借古代的人、事来“恶毒攻击”当下的人“族”(一人有罪,父母兄弟妻子皆受刑,称为“族”);命令下达三十天之后,若还有人不服从,判处黥刑并罚做筑城苦役;官吏如果知道而不检举者,与之同罪。真是铁血手腕,虎狼心肠!

[9] 原文见《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10] 见唐·杜甫五律:《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 见《汉书·昭帝纪》:“三年春正月,泰山有大石自起立。”

[12] 参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13] 见唐·张怀蓬《书断》。

[14] 见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原文为:“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15] 见明·丁耀亢著:《天史》。

 

▲《处士横议,快哉!》注释:

 

[1] 处士横议。处士:古代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也指身处民间的读书人;横议:放肆地进行议论。全句的意思是:没有做官的民间读书人纵论时政。

[2] 钟鼎文又称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钟鼎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代文字。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故而称为钟鼎文。

[3] 在周朝国人的观念中,祖先即是神明,所以祭祖便是祭神。但祭祀的规格和等级却是有严格规定的:“天子七庙,三昭三穆;诸侯五庙,二昭二穆;大夫三庙,一昭一穆;庶人祭于寝。”(《礼记•王制》)也就是说,只有天子、诸侯和大夫才有资格到庙里去祭神(“庙堂”一说即来源于此);庶人(即平民)则只能在家里祭祖。至于以家族为单位建立宗祠祭祀家族共同的祖先,那是汉唐以后的事了。

[4] 见孔子:《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5] “鸡鸣狗盗之徒”。见宋•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载《临川先生文集》。参见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

[6] 司马迁在其所著《老子·韩非子列传》中,以不确定的语气同时列出了老子的几个可能的名字:李耳、老聃、老莱子、太史儋。参见笔者诗作:《太阴的奥义——老子[道德经]的隐喻诗学解读》注释。

[7] “庄周梦蝶”典故,见《庄子·齐物论》;“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大鹏意象,见《庄子·逍遥游》。参见笔者诗作:《庄周被蝴蝶梦见——读[庄子]破译“庄周梦蝶”千古迷思》注释。

[8] 惠施,生于公元前370年(或公元前380年),传卒于公元前310年,战国中期宋国著名学者,名家代表,与庄子为友。惠施博学善辩,有“惠施以之辩给,万石以之讷慎”之说。“濠梁之辩”见《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9] “仲尼厄而作春秋”,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丧家之犬”,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犬。”“述而不作,”见《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0] 墨家是春秋末期一个有严密组织的带有宗教性质的民间学术团体。其成员称为“墨者”,墨家的最高领袖称为“矩子”(巨子)。墨子是墨家的第一代巨子。由于历代官学的刻意屏蔽,有关墨子的传记资料很少,现在能见到的只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提到墨子的寥寥24个字:“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如此,则墨子在七十子之后也。”据说,墨子出身于工匠,善于制造守城器械,他制作的木鸟,能在天上连续飞三天三夜而不坠落。

[11] 邹衍,史称邹子,齐国人。约生活于前305~前240。阴阳家的代表人物。知识渊博,喜高谈阔论,号“谈天衍”。是“阴阳五行”学说的集大成者,提出“五行生胜”的理论,并以“阴阳五行”配以“五德终始”说,来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又提出“大九州”说,以“先验后推”法推论世界有九大洲,华夏所在为其中之一,名赤县神州。《汉书·艺文志》记载,邹衍著有《邹子》49篇、《邹子终始》56篇,均亡佚。

[12] 扁鹊是是吾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也是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中“医家”的代表。著有《内经》和《外经》,首创“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扁鹊长期在民间行医、走遍齐、赵、卫、郑、秦诸国,为人治病。公元前310年,忌妒他高超医术的秦太医令李谧派人在崤山设伏,刺杀扁鹊,终年九十七岁。

[13] “天将降大任”,见《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见《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我何为不豫哉?”参见笔者诗作:《涵养天爵——仰首天镜读[孟子]》注释。

[14] “刑名”、“法术”,见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

“韩非口吃”,见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参见笔者诗作:《诸子终结者之死——韩非之死的前言后记》注释。

[15] 李斯本不在诸子之列,但考虑到他撰稿书字的《秦始皇功德铭》残字是秦小篆现存惟一的传世真迹,代表中国古文字书法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国古代书法之祖,具有开端性意义,故将李斯列入。“李斯见官仓硕鼠而奋发”,见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参见笔者诗作:《“泰山十字”成谶语——李斯书[秦始皇功德铭]残字随想》注释。

[16] 据《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记载,诸子远超过一百家,曰:“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17] 周王室东迁以后,学术重心逐渐由王宫转移到民间,官学废弛,私学兴盛。自老子、孔子以后,大思想家辈出,如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皆属私家著述,而成一家之言。“先秦诸子”都是民间思想家。

[18] 见《诗经王风•黍离》第一节:“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一般解为: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参见《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憔悴的先锋派》注释:

 

[1]《国风》,《诗经》的一部分。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华夏族的民间诗歌,是《诗经》中的精华。和《诗经》中的其他作品一样,在形式上全部是四字一行的四言诗。《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句式,形成混杂着三、四、五、六、七、八言参差不齐的比较自由的句式。这里的“国风”、“离骚”指代《诗经》与《楚辞》。

[2] 被归入楚辞的屈原作品,根据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东汉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之说,还有《招魂》1篇。

[3] 见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见屈原《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句的意思是说:太岁星逢寅的那年正月,又是庚寅的日子,我从母体降生了。说明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硕是正月,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说明这年正月是寅月;庚寅则说明这一天是寅日。

[5] 屈原的本名,见屈原《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古代文献中第一次称“屈原”,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按司马迁的说法,“屈原”的本名叫“屈平”,“原”是他的字。这一名称不知道太史公本于何处?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这样解释“屈原”这个名字的由来:“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王逸对“屈原”这一名字由来的解释显然是在为司马迁的“屈原”这一名字找说法,但显得比较牵强,缺乏说服力。所以我认为,“屈原”的本名按他自己所说应该是:“屈正则”或“屈灵均。”

[6] 引自屈原《九歌》。

[7] 屈原于公元前313年,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今河南西峡、淅川、内乡一带);期间,短暂返回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县);公元前296年,屈原于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第二次被放逐到南方的荒僻之地。两次流放时间前后长达25年(第一次9年,第二次16年)。

[8] 2007年12月5日——2008年1月25日,大雪飘飞的一个严冬,我在眉山三苏祠写作、完成了近五万字的散文理论长文:《散文观念:推倒或重建》(正式发表于《红岩》杂志2008年5月号)。我在文中考察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源头与谱系:先是在东晋发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再往前,发现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继续往前,发现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刺客列传》;再继续往前,经过仔细、慎密的考察,比较,我最终确认:千百年来,一直被研究者和文学史家习惯性地归入“诗歌”的屈原所作的《渔父》,是时间最早的、有文字可证的、已完全具备散文文体特征的中国古代第一篇散文。

中国散文史的第一章应该从屈原的《渔父》写起。

《渔父》全文如下: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酾?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而葬於江鱼腹中耳。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9] 见屈原《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10] 在屈原之前,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如《诗经》等)是没有作者姓名的。正是因为屈原的名字与《离骚》《天问》这些不朽作品联系在一起,“作者”个人才第一次被确认为文学作品的创造者,作者才第一次有了自己作品的署名权。也是因为屈原与《离骚》,创作诗歌作品的人才第一次获得了“骚人”的雅称。

[11] 屈原于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农历五月五日在投汨罗江怀石自尽;司马迁被汉武帝处宫刑为公元前99年,埋头撰写《史记》大约在公元前98年——前94年,此时距离屈原逝世约180年左右。

[12] 见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13] 见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春秋有诗》注释:

 

[1] 古之岁序从阴历十一月开始,依次为:子(11月)、丑(12月)、寅(正月)、卯(2月)、辰(3月)、 巳(4月)、午(5月)、未(6月)、申(7月)、酉(8月)、 戌(9月)、亥(10月)。

[2] 见《史记·孔子世家》:“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3] 见《韩非子·显学》。

[4] “诗三百篇”指《诗经》,儒家经典“六经”之一。史传为孔子所整理和修订。《孟子·离娄》有:“《诗》亡然后《春秋》作”之说。

[5]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大义”或“微言大义”,左丘明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见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四年》。

[6] 齐国太史事迹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笔者此处略有引申。

 

 

 

 

 


评论 阅读次数: 303    赞: 1
昵称:
验证码:

联系我们:tianz68@yahoo.com